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感到矛盾和不满:
走在路上时,觉得汽车讨厌;当你开上车后,又觉得行人让人烦。飞奔向车站时,期望车晚点到,可一旦上了车,又希望它能尽快开动。
在为人打工时,常常觉得老板令人无语;然而一旦开始创业,成为老板后,却抱怨员工缺乏责任心。
花钱买东西时,常常觉得商家不靠谱;而当你自己做生意时,却觉得顾客挑剔无比。
小时候,总觉得父母管得太严,等自己为人父母了,却又嫌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。
那么,到底是我们错了,还是这个世界错了呢?
如果你已经超过35岁,我想告诉你:请清醒一点,不要再活在非黑即白、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的世界里。
我们总喜欢争论对错,就像这个杯子,明明上面没有字,你说它空白,我说它应该印字,争执往往让人无解。很多亲密关系中的冲突,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争执而升级,最终演变成激烈的口水战,甚至让人割席断交。
其实,停下来,换个角度、站位和立场,仔细观察,你会发现,很多所谓的对错其实都是由立场决定的。很多争执往往根本源自情绪,而非事实本身。
如果你从不审视自己,那你永远会觉得错的是别人。教你一个小技巧,我从一位四川德阳的老大哥那里学到的:在任何场合,食指永远指向自己,避免指责他人。如果你真的犯错了,别人指出来是为你好,不要反驳;如果你没错,别人说的只是他们的看法,与你无关。
人生各有各的处境,各有各的前程。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,说来容易,但做起来有多难呢?
尤其在这个时代,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许多人内心无法接受这种不平等。我们不禁会想:凭什么你开豪车,我却只能骑电动自行车?凭什么你住大房子,我只能住小公寓?凭什么我的生活一团糟,你却那么幸福?这些疑问有意义吗?
答案是,凭什么呢?凭投胎、凭运气、凭手段吗?最终,我们发现,除了口舌之争,一切都没变。无论怎样发泄情绪,生活的真相依然是:你过你的,他过他的。
痛苦的人各有各的痛苦,幸福的人则各有各的幸福。正如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中所说: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时,总是抱怨周围的一切;而当我们失去健康时,却开始怀念曾经的健康。
这些哲理不只是史铁生能做到,实际上,很多伟大人物都在身陷困境时,用坚韧的意志书写出了非凡的生命。而我们,是否能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力量,做到自我超越呢?
如今的时代,许多人面临着“钱难赚”的问题,普遍认为是大环境不好、市场萎缩,消费者转向线上。其实,这一切的变化,归根结底是“世界变了”,而我们并没有及时跟上这些变化。
如果你依旧执着于旧有的方式,而不去适应变化,那么你注定会感到困境重重。世界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,不论你是否愿意接受,变化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。
最后,我想给那些仍然在“非黑即白”的争执中徘徊的人一个忠告:有些事有些人,你永远无法改变,不要再试图改变他们。心中有风景,眼前无是非。欲成大树,不与草争;将军有剑,不斩苍蝇。遇到烂人,及时抽身;遇到烂事,及时止损。多交朋友,少结敌人,和懂你的人共事,和支持你的人同行,才能过上你想要且配得上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