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欲、食欲、性欲=钱

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阻碍 就是自己的无知和懒惰!
    人性三大原欲:知欲、食欲、性欲

图片[1]-知欲、食欲、性欲=钱

人生三种关系:人和自然,人和人,人和内心,现在我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人的关系上,导致心灵迷茫苦闷。回想自己的生活,确实把所有时间花在了人际关系上,没时间融入自然,更没时间和内心对话,内心的宁静感幸福感无迹可寻。
    人性四大基础感情:自我保护、浪漫、金钱、他人认可
    人性十大情感:好奇、信任、喜爱、震撼、期待、渴望、恐惧、惊喜、自信
    原欲:与生俱来,是人们生命支撑的意义所在。
    四大基础情感:不论年龄、不论身份层次地位,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这四种基础情感模式的满足。
    你的目标也好、你的梦想也罢,这四种基础情感是你所有行为的“终极归宿”。
    自我保护:关于自身健康、关于自然灾害、关于国家主权及安全等消息,都能够快速病毒传播,这就是激发了人的自我保护情感
    浪漫:新鲜而有创意的生活、浪漫的情感等。例如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一看”,让人想到新鲜创意的生活,激发了人们的浪漫情感,而迅速传播。
    金钱:每个人都需要钱。
    他人认可:很多电视剧或者小说都有主角,类似“丐帮帮主、武林盟主、一国之君”等;又比如各种财富、人物排行榜,能吸引众多关注着。
    就是“他人认可”的情感在影响,具体通过“头衔、身份地位”来表现。
    那么在营销上,我们通过以上四种情感角度去总结用户行为的目标是什么,然后我们通过“文案、广告、音频、视频等”去为用户绘制更清晰、更明确的“蓝图+梦想”。之前盛行的“成功学”就是将此法运用得游刃有余。
    十大情感:所有的营销手段,都能在人性十大情感中找到答案
    当赚钱将目标用户的这十种情感无限放大之后,这些被放大的情感和欲望,就成为了人性的弱点。
    好奇+期待+惊喜
    人性三大原欲之一就是知欲,“好奇”就是“知欲”的一种衍生。而将好奇配合期待+惊喜,那么就是现在比较盛行的“悬念营销”。1927年,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: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,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。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,而乙组演算中途,突然下令停止。
    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,乙组明显优于甲组。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,久搁不下。
    而那些已完成的人,“完成欲”得到了满足,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。
    这种方式被“电视剧、电视栏目、电影上映”惯用。
    如果一个电影,你看到中间部分就能猜到结局是什么,那么你一定会认为这部电影是烂片。
    而一部经典的电影总是在为观众不断设置悬念。这样的例子,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,电影上映前,它凭什么把你吸引到了。参考前不久上映的《看不见的客人》
    把你认为经典的电影再翻出来看看,是不是它的悬念设置的恰到好处,吸引到你了。
    震撼+悬念(好奇+期待+惊喜)
    标题党的惯用手法:“三天三十万”震不震撼?好不好奇?想不想知道?

图片[2]-知欲、食欲、性欲=钱

杰亚伯拉罕的简历就带有震撼效果,你看了他的简历之后,就会非常想了解这样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。
    你过去被哪些人所吸引,被哪些文字吸引,被哪些电影预告片吸引,到底原因是什么?案例就在你自己的生活中。比如“苹果”在悬念营销方面的应用
    希望+自信+渴望
    “成功学”就是先为用户绘制清晰的“梦想+蓝图”(第一步),然后不断通过成功的案例来激发用户心中的(希望+自信+渴望)情感,让客户有希望并有信心获得“成功”,最后成交客户!同理这么玩的还有我们身边的微商。
    那么这里举个反例:
    有无数骗子打着“祖传中药秘方”治疗癌症,激发了已经绝望的癌症患者或其家属心中的希望,然后为其埋单,最终被骗。
    在我们看来,如此低端的骗术,怎么还能成功。
    那是因为我们是局外人,而若我们身处其中,会不会被骗也是未知。
    这就是将人性的“希望”情感放大至人性致命弱点。 哪怕你冥冥中知道极大可能会被骗,但你还是抱着一丝希望,因为希望的另一边是绝望、是死亡。
    所以骗子是将人性拿捏的恰到好处的,若身处其中,有时候不得不入坑。
    注:本案例,只在帮助你提高个人认知,并不是助纣为虐,让你去行骗!
    如果你是骗子:骗到这样的钱,你是否会良心不安?你是否会在寒夜被噩梦惊醒?
    有梦想,还是走正道好!
    恐惧+亲情
    很多营销人员会利用恐惧情感刺激消费者的恐惧心理,然后再将他的产品推至你的面前,你就会因恐惧而慌忙埋单。更有甚者,见到你爸妈就下跪也叫爸妈,老年人哪里经得起这架势,于是…
    利用这个的大多数都是灰例!其中对老年人用得最多。
    信任
    P2P(融资),便是利用了信任这一情感,疯狂裂变,疯狂圈钱。
    先用情感图谱(金钱+他人认可)给用户“画饼”,然后通过十大情感之(震撼+期待)成交用户,最后通过(信任)产生快速的裂变。当然其中将《影响力》运用得炉火纯青,不得不服!
    做任何产品、任何营销,“信任”这一感情因素是重要环节,所以将“影响力”的要点运用到“信任”情感上,会让你的营销事倍功半!
    喜爱
    喜欢有度,喜爱没有度!
    这一情感常常与原欲中的“性欲”遥相呼应。很多营销都跟美女搭边,主播大部分也是女的。只要跟色、女主播、性相关的文章,往往阅读量都很高!

图片[3]-知欲、食欲、性欲=钱

当然涉及到的营销案例,大多都是互联网灰产(如s流及其衍生产业),或者地面上的灰产。
    认知:就是一种经验、一种认同的规律,一种认可的结论,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,一种自己的想法和观点。
    由此就衍生出了“颠覆认知”,大多数营销都是在不断地颠覆大众的认知。
    “三天三十万”在颠覆“赚钱”的认知
    “一天引流5000+”在颠覆“引流”的认知
    “一天背300个单词”在颠覆“家长”的认知
    “消费300送300”在颠覆“消费者”的认知
    …….
    在颠覆认知中不断抓取客户的注意力!
    然后走向下一个营销流程!
    最近貌似开了很多收费微课堂,都是教人如何日引流五千,如何变现;
    钱是赚来的,不是你看了多少演讲,听了多少大咖课你就能赚到钱。

我在六月的时候发过这么一段:
    演讲是一个人在上面讲,大咖是一个讲给N多人听,你觉得你听完能赚到钱?
    我堂哥在某银行总部任职高管,上周六我们吃饭的时候,聊起了现在的知识付费,他目前在某平台上接受私人问答、平台给他开价1500/小时,他回答问题,都是讲一些理论大道理,皮毛,真正核心的东西从来不讲!
    罗胖子逻辑思维的粉丝那么多,几乎每个平台都有他的身影,跟他学习付费的人少说也有几十万了,这群人里面有人变成张胖子、李胖子吗?
    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,我们不缺思维,不缺想法,不缺理论,缺的只是一个详细的流程。比如你说做个公众号是一句话的事,可是对于没做过的人来说,就是一两天的工作量,有多少人会放弃?
    人的懒惰心理是永远改不了的,这不怪你,你赚到钱才怪。
    于是那群创业导师,各种大咖甩锅:是你特么自己懒。

最后
    说一下所谓的影响力,我经常非常的惭愧,我只是一介书生,也许我的文章让人解气,但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呢,那虚无缥缈的影响力?
    在中国,影响力往往就是权力,那些翻云覆雨手,那些让你死,让你活,让你不死不活的人,他们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。
    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他们怕搜呢还是不经搜,往往在搜索引擎上还搜不到他们。
    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,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,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,熄灭灯光,切断电闸,关门放狗,最后狗过天晴,一切都无迹可寻。
    我只是希望这些人,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响力,而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,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,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,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,那种光明,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。
    冒天下之大不韪,言天下之不敢言。
    实话总要有人说,哪怕下场会很惨。
    吾心吾行澄如明镜,所作所为皆为正义。
    “即使世界荒芜,也会有人做你们的信徒。”

------本页内容已结束,喜欢请分享------
温馨提示:由于项目或工具都有失效性,如遇到不能做的项目或不能使用的工具,可以根据关键词在站点搜索相关内容,查看最近更新的或者在网页底部给我们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79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