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今大学教育是否真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、财富智慧以及个人魅力?若是如此,那么大学课程应该涵盖创业管理、企业融资等相关专业,但遗憾的是,这些专业并不普及。这一现状揭示了大学教育并非旨在培养社会精英,而更像是塑造普通打工者、螺丝钉,他们能够满足社会的生产需求。虽然大数据显示了这一现实,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到这些信息。留意今年的成功者,他们已准备好转变航向、追求更高。
![图片[1]-孩子的未来,你押注在哪里?商业智慧或者职场安逸?](https://www.afxw5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4/20240424172208733-image.png)
然而,如果孩子只是按部就班地毕业成为小白领,那么他的人生可能只是平庸之一砖。尽管平凡人是社会的基石,但你是否真心希望孩子也成为其中之一?看看世界各地的精英阶层,政治家、科学家、企业家、艺术家,有谁是从小白领身份崛起的呢?社会并不关心你的个人成就高低,从宏观角度看,这只是民众间的排名问题。
在资本主义国家,如美国,过去20年中,最富有的1%的人的平均收入增长超过了30%,而底层50%的人的收入增长却停滞不前。这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,除了少数富人之外,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美好。这也意味着专业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称已经不复存在,并反映出优质专业的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。未来,随着新劳动力的不断涌入,这些行业的竞争和内卷化现象只会日益加剧,几乎不可能减少。
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、开拓自己的天地、过上富裕的生活,甚至达到财务自由,首先要远离激烈的竞争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,稀缺性是价值的根源,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路径。一方面,要放弃那些严重内卷化的领域,另一方面,在更广泛的市场中深耕细作,只有这样,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才有可能实现梦想。
提供两个关键建议:首先,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固然重要,但最好是将资金投入到市场化程度高、商业发展成熟的领域,如唱歌、跳舞、说唱、篮球等,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职业路径。另一方面,尽管这些领域的竞争可能十分激烈,但绝对没有学术界那种万里挑一的严酷程度,这是因为这些领域本身就设置了天赋和资金的门槛,意味着很多人根本无法参与其中的竞争。
第二点建议是培养孩子的商业能力,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,引导他们开始赚钱,这并非无的放矢。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威利在5岁时就开始卖火柴,投资大师巴菲特在6岁时就收购香糖,科技巨头马斯克在11岁时编写出了赚钱的游戏软件,而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库班在12岁时就通过卖垃圾袋赚得了一笔不小的收入。虽然这些商界巨头童年的商业故事可能夸张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从小培养商业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。